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
翻阅的书、表演的戏剧、放映的电影、孩子们的睡前故事、举起酒杯吹的牛……故事,填补着人类的寂寞时光。
尽管故事载体多种多样,但有一种我最爱——音乐。
与直叙故事本体不同,歌词更加写意,给出大段留白。在旋律中,音符与歌词往往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听者更容易走心,进而产生共鸣。
一曲《天亮了》里,西南贵州,有一双在坠落缆车上举起孩子的父母;
《一个真实的故事》中,江苏盐城,有一个为了寻鹤而不幸溺亡的姑娘;
《漠河舞厅》背后,大兴安岭,有一个无法忘记亡妻独舞三十年的老人……
▲位于舞厅中央独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厅》故事中的原型老人张德全(同音)老人
初次听到这些歌曲时,或许懵懵懂懂。
但当了解故事原型的那一刻,好似一股电流穿过全身,随之而来的震惊、大悟、感动、回味,是一种相当持久的深刻体验。
不过,好故事不多,优秀的音乐化改编更少,好的音乐故事作品是珍贵的存在。
这一次,给大家介绍的是日本一支致力于“小说音乐化”的乐团,他们用电子乐的方式,将不少小说故事变成音乐,并且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
他们是,YOASOBI。
▲YOASOBI组合的Ayase和ikura
死神的诱惑
大多数人认识YOASOBI,都是通过《向夜晚奔去》(夜に駆ける)这首歌。
这是他们发布的第一首单曲。
这首歌有多火呢?
它是2020年的全日本Billboard榜单最火的歌,没有之一。一举打破了“八爷”(米津玄师)长期霸榜的局面。
▲2020年Billboard Japan榜单,获得了第一名的是YOASOBI的《夜に駆ける》
YOASOBI仅凭这一首出道单曲,便被邀请至NHK红白歌会,成为第一组未发行CD,便登上“日本春晚”舞台的乐团。
今年的8月15日,它更是以突破6亿次的播放量,成为了日本史上,音乐串流平台上最高播放量的单曲。
为什么《向夜晚奔去》这首歌,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
首要原因是好听。
这是一首曲风轻快、节奏悦动的电子乐歌曲,主调升G大调,每分钟130拍。配合主唱Ikura清澈纯粹的嗓音,听上去的第一感觉是很“嗨”。
▲《向夜晚奔去》(夜に駆ける)专辑封面
我还记得第一次听的时候,身体就情不自禁地就跟着节拍晃动起来,沉浸在悦耳的旋律中,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并非我一人是这样的表现。
油管上有些博主会放出自己尝鲜新歌的反应视频,关于这首歌的试听反应,大多数人的表现都是——欢快地扭动。
▲《向夜晚奔去》(夜に駆ける)深受B站用户的喜爱
其次,这首歌的演绎并不低,就算你只想跟着哼唱,往往也需要反复练习。
作者Ayase把这首歌的词填的很密,中间有不少类似于“早口词汇”的句子。如此一来,提升了这首歌的学习上限,使得有心想学的人听了一遍又一遍。
日本综艺节目上,大叔主持人林修在采访YOASOBI的时候,就透露自己没事就听《向夜晚奔去》,单曲循环了一周的时间——或许,这样做的人并不在少数。
要说这首歌的源头,其实是一本叫作《塔纳托斯的诱惑》的微小说。
塔纳托斯,是希腊神话的死神。
而塔纳托斯的诱惑,实则为死神的邀约。与歌曲表面上所呈现的欢快氛围不同,这部小说讲了一个自杀的故事。
一个被职场PUA得够呛的男人,在某天下班回家时,看到了想要跳楼自杀的女人,将她救下。
从那之后,两人关系逐渐升温,但却未坠入爱河。
因为女人仍郁郁寡欢,不时试图再次跳楼。但每一次跳楼前,女人都给男人打电话,等他来将自己救下。
终于有一天,在黑心企业的压迫下,男人也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他对想要跳楼的女人说,“我也想要一了百了啊!”
女人听到这句话时,第一次绽放了笑颜。
“嗯,走吧。”她和男人紧紧地牵着双手,跨过栏杆,向着夜空奔去。
原来女人就是这男人的“死神”,在男人放弃一切的时候,他们终于真正地“在一起”了,一同奔向黑夜,奔向了死亡。
1+1>2
了解完故事后,诧异么?
《塔纳托斯的诱惑》的小说很短,大概5分钟就能读完。
但我第一次读完的时候,却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心里涌上了一股难以言喻,又后劲很足的情绪。
我赶紧又找出了歌,对着歌词,逐字逐句地又听了好几遍。
过了好久,那种战栗才慢慢消失。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YOASOBI小说音乐化的魅力。
内核为“自杀”的作品,能在日本风靡,自然也和当下的社会文化脱不开关系。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尤其是东亚年轻人深痛欲绝的“职场PUA”,在以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为主的岛国,属于家常便饭了。特别是在臭名昭著的黑心企业(形容无底线压榨职员的公司),越是勤勉认真的人,往往越容易被逼到绝境。
歌中所描绘地这样一种解脱,想必也说出了不少日本年轻人的心声吧。
YOASOBI此后的歌曲,也基本遵循了“将故事以音乐具现化”的套路。
《或许吧》(たぶん)说的是一对渐行渐远而分手的恋人的故事;
《温柔的彗星》(優しい慧星)讲述了一头狮子和一只鹿的跨物种友谊;
《大正浪漫》(大正ロマンス)讲了一个现代男生与一百年前的女生跨时空通信的凄美爱情故事。
不得不说,这种“故事音乐化”的作品的能量是巨大的。
以小说或动画为创作背景的歌曲,天然地要比普通填词内涵要广。一句很写意的描述,可能就能让熟悉原作的听众一下子回到原作所描绘的广阔世界,1+1>2的优势往往在此显现。
但同样的,这也对词曲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故事,抓住其精髓,别说4分钟感动听众,仅仅是利用旋律和歌词,还原故事神韵都很难了。
▲YOASOBI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最大程度地保留故事的魅力,可能是“故事音乐化”最难的地方。
纵览Ayase的做法,其实并不拘一格。
诸如《向夜晚奔去》《大正浪漫》,他概述了整个故事;而《或许吧》《温柔的彗星》,他选择了故事中一个具体桥段,去展开描写。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吧》中的做法尤为精妙。Ayase舍弃了恋人之间渐行渐远的具体情节,而是描绘了这样一种场景。
女主角在睡觉时被房间里的噪音吵醒,矇眬中她紧闭双眼,尚未转身。她想到前男友并不会如此粗鲁,或许是小偷。
决定装睡到底的女生,开始思考在房间里有什么贵重的事物不想失去,想来想去,除了和前男友的回忆好像没有不能失去的。
▲《或许吧》(たぶん)超清MV
过了一会儿,噪音停止下来,女生睁开眼,发现前男友竟出现在眼前。看向周围,发现噪音源原来是前男友改变了房间内的家具摆放,二人一同生活过的痕迹消失殆尽,女生最不想被盗去的事物却被本人盗去。
前男友就此离去,留下女生和一个尘埃被扬起的房间。最后故事以主角准备打扫,把两人同居痕迹完全消去一幕作结。
两人的爱恋纠葛,通过一个短小的桥段,被精致地捕捉到,你不得不佩服Ayase抓重点的能力。
彼此成就
有“故事音乐化”的人,相反,也有“音乐故事化”的人。
渡边信一郎。
或许这个名字不熟,但若是提到《星际牛仔》,或许不少人就会恍然大悟了。
▲《星际牛仔》
在日本动漫导演中,渡边是绝对的异类,在他的手中,音乐被提到了与画面平行的高度。
这位被称为“最懂音乐”动画导演,他对音乐风格的独特选择,使得音乐成为了动画叙事抒情的另一个手段。
最近,网飞放出了这部90年代的科幻动漫经典的真人版预告片,弹幕大多是这样的, “英文配音这味不太对”,“演员丑拒”,“别糟践神作了”等。
▲《星际牛仔》预告片
但当原版的爵士乐BGM响起,弹幕似乎被洗版了一般,出现了整齐划一的“爷青回”。
与YOASOBI相比,渡边几乎是把乐团做的事,倒过来再做一遍。
在创作之初,渡边通常都是由音乐找到灵感,从一段旋律中构想出一个场景,然后再把这个场景延伸出一个故事,做出一个动画,他甚至可以为了让一段配乐完整的呈现出来而毫不犹豫地修改情节。
▲渡边信一郎
就像是为了灵光一现的台词,写了一整本小说一样不可思议。
这样的制作流程下,渡边的动画通常是“形散神不散”。
有人说渡边像日本的王家卫,套着科幻和战斗的外皮,用音乐去漫谈现实的人生。
人物嘛,不重要。
情节嘛,不重要。
逻辑嘛,也没那么重要。
《星际牛仔》一共26集,除了几集有主线故事,其余的都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内容,自由而写意。情节大都是为了结尾和高潮做情绪上的铺垫。
不管是《星际牛仔》,还是之后被捧上神坛的《混沌武士》,气质始终保持了一种放松的状态,没有环环相扣的紧张感,在“牛仔”“武士”为关键词的同类作品里,这是相当罕见的。
▲《混沌武士》剧照
这些动画的原声带,好像才是作品的本体。众多音乐家,在渡边的协调指挥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虽然音乐风格横跨蓝调、爵士、乡村、金属、朋克、民谣、桑巴甚至非洲音乐,但最终却呈现了一种高度的和谐,好像大家都用着不同的工具,表达着同样的一件事。
无论是“故事音乐化”,还是“音乐故事化”,都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不过一个注重内容,一个各注重情感罢了。
▲TV动画《动物狂想曲 / BEASTARS》第二季片头曲
音乐与故事,像是一对互相成就的伙伴,虽然都能各自独立,但相聚一起总能产生更融洽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