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经常慨叹,当今的华语盛行乐坛江河日下,再也没有像邓丽君、罗大佑、齐秦那样的年代人物涌现。咱们总是在思念从前的传奇,以表达对当下乐坛的绝望。可是,咱们想过没有,咱们究竟是在思念那个年代,还是在思念那些传奇人物?当某一天,那个在你口中充满了情怀的人物,带着他的著作再次出现在你面前,你真的还会买账吗?许多例子证明,答案是:未必。
下面咱们就以2017年为例,恰恰在那一年,从前是华语乐坛三座大山的人物同时推出个人专辑,咱们看看来自商场真实而残酷的反映。
谭咏麟《赏识》
2017年4月,谭咏麟发行了最新国语专辑《赏识》,里面包含了10首歌曲。这是一张特其他专辑,大部分曲目由校长本人作曲,专辑名《赏识》也是有来历的:由于校长在演唱者的选择上,10首歌曲他钦点了10位他最赏识的华语唱将来与他合作,包含张学友、刘德华、陈奕迅、五月天、A-Lin、孙楠、谭维维、陈洁仪、丁当和李幸倪。校长在圈内从来分缘极好,这一点很契合他的特性。
但便是这样一张耗资百万、也费尽心思的专辑,最终的商场反映只能用“扑街”二字来描述。即使是“非常10+1”的歌手阵容,也没能引起多大重视,更没有一首盛行起来的著作。专辑在豆瓣评分低至4.5分,许多打出了一至三星的低分,点评“好难听啊”“校长很可爱,但专辑真的听笑了不好意思”“从封面到编曲都一股老气”“作曲尚可,填词小学生作文令人为难”“校长老矣,尚能饭否”……这样一边倒的差评,令人底子不忍心去探问其销量状况。
谭校长作为香港乐坛乃至整个华语乐坛鼎盛时期的天皇巨星,出道近半个世纪,从前拥有过的辉煌,现在的年青人恐怕都不可思议,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年岁做出这张专辑来回馈歌迷,却被质疑“晚节不保”,你说冤不冤啊?
罗大佑《家Ⅲ》
2017年7月,罗大佑发行了最新专辑《家III》,专辑共11首歌,罗大佑包揽作曲与大部分填词,同时亲自担任制作人。这张专辑比谭校长的《赏识》要乐观一点,在豆瓣评分不高不低,7.1分,打三星四星的较多,专辑还在台湾金曲奖上获得了一个“最佳演唱录音专辑奖”。
可能是“音乐教父”和“家”的情怀相对较为深入,又或者是等了13年之久的缘故,所以这张专辑看起来没那么“扑街”,但许多乐评人以为,这张专辑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利的。它在商场的反应的确一般。点赞最高的点评底子是“的确太平庸了”“锐气没有了,人文关怀颜色没有了”“只能说一切浪子在成婚生子日子安稳后,风格都趋于一个路子”“很难过,太普通,很难再产生共鸣”……
不止是专辑《家III》,这两年罗大佑出的新歌底子都反应不佳。上一年的歌曲《夜是秋月明》,说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但许多人听后,觉得歌曲一般不说,还跟电影形似没啥关系,有蹭热点之嫌。上个月,罗大佑又出了一首新歌《免费》,可重视者寥寥,而隔壁吴亦凡的一首《大碗宽面》却强势霸屏。其他,近年也有报导,罗大佑的演唱会上座率十分惨白。一切这些,让咱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现实:罗大佑的年代现已一去不复返了。
齐秦《穿乐》
2017年12月,齐秦推出新专辑《穿乐》。在前不久的文章里,我提过这张专辑,专辑寓意“以音乐穿越时空”,由于这20多年来他身边有许多位音乐同伴相继英年早逝。专辑中有首歌《鼓声若响》,便是留念虹乐队鼓手徐德昌的。这张专辑齐秦的创造成分很少,演唱方面,因嗓音已不复当年,也是差强人意。所以专辑推出后也很惨,在商场存在感极低,底子没多少人重视,豆瓣评分6.4,牵强及格。点评中不乏“每一句都听着很费劲,感觉气息不足”“著作还行,声音破碎”“多一颗星是给姐姐的”等语句。
齐秦在华语乐坛也可谓一代传奇,论江湖位置肯定是排在前几位的,当年影响了无数人,没想到现在再出专辑,竟也如此受萧瑟,真实令人慨叹。
像谭咏麟、罗大佑、齐秦这样在乐坛像大山相同的传奇人物,尽管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怀,我们常在思念他们,但当他们真实携著作回归时,却毫无例外地折戟沉沙,被这个年代无情地萧瑟。哪怕是比他们年青20年的周杰伦,有时也面临着一面被催歌,一面出歌又被吐槽的为难。
当然,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确老了,或许新著作中咱们现已很难感受到当年的力量;原因之二是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的确不是靠著作就必定能招引重视的。或许,现在的他们,注定就只能伴跟着他们当年的著作,留在咱们的回忆里,偶然给咱们一些温暖或感动吧。
国庆节前夕的华语乐坛像过节相同热烈。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听了就想哭”,林俊杰新歌《将故事写成咱们》“听了想成婚”。王菲致敬经典翻唱《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献给祖国的浪漫”。
天王天后级其他歌手,携手回归乐坛,粉丝和媒体的等待自然不用说。商场反应怎么?从数据来看,周杰伦的销量已突破2000万,打破了腾讯平台的历史记录。相比之下,林俊杰体现在销量上的成果会稍弱。王菲的新作发布之后,迅即登陆各大论题榜单,也有不俗体现。
不过从点评来看,林俊杰延续了安稳口碑,豆瓣评分没有大幅度跌落趋势。倒是周杰伦,情怀依旧还是立异不足,两极化的点评差异明显。
01
“贩卖情怀”的周杰伦
朋友圈在几天前来了一场大型集体怀旧,全网歌迷,以及被迫加班的自媒体人都在等周杰伦新歌上线。
这场刷屏中,粉丝是狂欢热泪了,像是看到mv重现了和《不能说的秘密》相同的戳脸动作,关于“最爱的不是下雨天”的芳华记忆,像一阵轻柔的风温暖人疲乏的心。
思念芳华,是上了年岁的人都有的“通病”。粉丝自己也供认,杰伦现已成了他们心里的“情怀”。但本身没有“粉丝情结”的路人,点评就没这么感性,他们直白指出“周杰伦的歌没什么新意”。
当面临满屏的“听到哭泣”,结果自己听了底子没哭,这不便是粉丝在“尬吹”?“不只一般般,甚至觉得无聊,什么时候华语歌手也需求多听几次就好了这种爱豆话,芳华滤镜这么好用吗?”
难道,周杰伦也到了靠粉丝营销的境地?
当然,结果是不管点评怎么两极化,也不会撼动周杰伦的乐坛位置。究竟,他的实力,号召力,带货力早在20年前就奠定。
出道时尽管饱受争议,但靠着《Jay》《叶惠美》《七里香》等一张张神专打下乐坛江山。
像周杰伦这样的现象级人物,乐坛至今不过他一人。这儿,不知是不是该吐槽“年青歌手不行给力呢”?
倘若真要点评周杰伦当下体现,“不行惊艳”或许更为恰当。他没有输给谁,败给的仅仅巅峰时期,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
02
“卖不动情怀”的罗大佑
情怀这个词的出现,需求堆集必定岁月。
不得不慨叹,现在周杰伦也人到中年,被人民日报以“华语盛行音乐的常青树”来描述,到了能够“谈情怀”的年岁。
但情怀这张牌是全能的吗?倘若之后,盛行文明继续向前改变,粉丝是否还会像今日这样买单?说到这,不得不说到华语盛行音乐的开辟者,罗大佑。
罗大佑的音乐多写对社会的认知反思,总是呈现出大格式,人文气质浓厚,启蒙了一代人的三观思维。其间像高晓松,他在睡房墙上写的正是罗大佑的歌词。
由于年代的原因,内地歌迷一直到2000年,才得以近距离接触罗大佑。这一年,罗大佑46岁,来到内地举行演唱会。
演唱会后来被誉为“成年人的聚会”。就在前一天,从北京去往上海的K13列车里,不可思议挤满了南下的歌迷。
他们年龄在30岁左右,告别了芳华岁月,经历过日子的崎岖,却有一个执念没有实现,那便是去听罗大佑的演唱会。
总算比及这一天,当一首首少年年代热爱过的旋律响起,当心中崇拜了多年的大神,就与自己相隔舞台的距离,台下歌迷无一不感动流泪,唱到声嘶力竭。
然而同样是芳华怀旧,后来的罗大佑,好像就“不讨喜”了。
2017年,在台北首站的《假如我是罗大佑》巡回演唱会上,罗大佑还找来了林俊杰、陶喆、戴佩妮、张宇、李泉等人担任嘉宾,可也没能抢救惨白的票房,最终亏本了上百万。
其间为难的还有,旧日追得疯狂的粉丝出现了迟到的状况,让演唱会晚了半小时才开唱。
有人解释这个现象,首要跟着年代的改变,罗大佑旧日的“愤恨”早已不是盛行时尚。再者,旧日粉丝群也步入中年,不管体力上,还是心力上,都难以重现年青时的追星疯狂。
关于这一点,现在周杰伦粉丝群也有类似体现。
之前,面临烧脑的超话打榜规则,粉丝自认玩不过小鲜肉家的粉丝,打榜最多一周,拼个老命拿个第一就散了吧。
不知道当周杰伦的粉丝年岁再大一些,是不是也会愈加佛系,彻底与世无争。假如这样,情怀也会有一天成为浮云吧。
03
华语乐坛的三座大山
网络上,有人就把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界说为华语乐坛唱作界的三座大山,由于他们的著作具有各自的年代特点,收成了各自的情怀受众。
上文没有说到的李宗盛,他的音乐尽管不主打人文情怀,但他对歌曲的雕琢,可谓工匠精力,雕刻出了无数人的心里情感国际,让“少不听李宗盛”成为一种情怀。
关于罗大佑和李宗盛的位置,我们是毋庸置疑的。倒是周杰伦的“新年代情怀”放在一同评论,存在必定的争议。
就从这两年周董音乐风格来看,主题底子限于小情小爱,而罗大佑41岁还在写《皇后大道东》,李宗盛50多岁写出了《山丘》,关于音乐的人文思考愈加深入,格式更宽广。
比照之下,有人就以为“周杰伦的情怀卖早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日子美满,年青时的执拗和背叛,被美好闲适填满。
但也有人觉得,不同年代背景成长的人,并不适合放在一同评论,每个年代都有它专属的传奇。
相同的是,再传奇的乐坛顶峰,也仍是需求柴米油盐,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不可能时间满足国际的等待。
例如曾以愤恨面世的罗大佑,也有一天变得不再愤恨。2014年,当他带着第二任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女儿,回到台湾老家。从前黑衣墨镜的严厉的青年,成了清风朗日下,和蔼可亲的白叟。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愤恨了?罗大佑笑着说,这个国际还需求白叟家来愤恨吗?
愤恨也好,盛行也好,本就归于年青人的东西,乐坛倘若一直只能盼着几位“中老年”出山续写辉煌,那是不是后继无人,过于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