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莉卡 ·萨玛苏耶娃钢琴独奏音乐会
在这里,你将重温贝多芬和盲女在“月光”下的感人故事,你
将聆听到钢琴音乐经典中的经典,演奏大师奥莉卡·萨玛苏耶娃将带你走进梦幻般的音乐国际。
实力派钢琴家奥莉卡,终身必听的钢琴名曲音乐会,既有通俗易懂的《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也有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肖邦《夜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以及斯克里亚宾《左手夜曲》,拉莫、罗西尼的国际钢琴名曲,还有《黄河颂》《彩云追月》《百鸟朝凤》等我国经典著作,这是一场雅俗共赏、大开眼界的钢琴音乐会。
钢琴演奏家:
奥莉卡·萨玛苏耶娃
(Olga Samosuyeva)
白俄罗斯闻名钢琴演奏家,室内乐钢琴演奏家,毕业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奥莉卡·萨玛苏耶娃是一名颇具特色的独奏者,十五岁起就活跃在国际各国表演舞台。被媒体谈论为:“具有共同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才能的钢琴演奏家。”
作为巨大的俄罗斯艺术学派的继承者,奥莉卡·萨玛苏耶娃的扮演风格以充溢浪漫、梦想的颜色而著称,她是第一位演奏我国名曲《黄河》协奏曲的俄罗斯音乐家。现在,分别担任着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钢琴教授、南京爱乐乐团独奏钢琴艺人及乐团艺术辅导、香港青少年文明艺术发展协会艺术参谋等职务。
奥莉卡曾经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澳大利亚、我国等国家表演,在我国,她曾在北京、香港、深圳、南京、西安、郑州、呼和浩特等地举行音乐会,国内外许多交响乐团都与她有协作。除了独奏表演,奥莉卡还酷爱室内音乐,多次与弦乐器、声乐、铜管乐器等一同演奏,还包含我国各类民族乐器。
*节目单*
01、拉莫(法国)
《鸟语惆秋》
Rameau
“Lerappel des oiseaux”
02、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
Mozart Turkish March
03、罗西尼·金斯布格
《费加罗音乐会梦想曲》
Rossini-Ginsburg
“AriaFigaro” Concert Paraphrase
04、贝多芬
《致爱丽丝》
Beethoven “FurElise”
05、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 第14首,三个乐章
Beethoven
Sonata No.14 “Moonlight” in 3 parts
06、肖邦
降E大调《夜曲》
Chopin
Nocturne E-flat Major
07、肖邦
升f小调《圆舞曲》
Chopin
Waltz c-sharp Minor
08、肖邦
g小调《叙事曲》
Chopin
Ballade op.23 in g Minor
09、斯克里亚宾
《夜曲》为左手而做
Scriabin
Nocturne for the left hand
10、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第10首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10
11、
王建中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
12、根据
冼星海
《黄河颂》改编
13、
王建中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
*表演曲目及次序请以现场为准
“致爱丽丝”终身必听的钢琴名曲
——奥莉卡·萨玛苏耶娃钢琴独奏音乐会
说起贝多芬,最为群众所熟知的曲子,或许就是《致爱丽丝(Für Elise)》了。它是许多人学琴时都会遭受的一首曲子,就算不会弹钢琴的人,也多能哼出这首曲子旋律。
贝多芬在1810年创造了这首独立钢琴曲,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著作。这首曲子柔美动听、短小精美,而且技巧简单,易于演奏,简直成为钢琴初学者的必学曲目,因其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性,从而备受多数音乐家的喜爱。
关于《致爱丽丝》,每个人的感触不同,多是细碎的,和记忆混杂在一同。网络上许多人在说自己与《致爱丽丝》的故事:
例如小时候买的音乐贺卡、音乐盒送喜爱的女生,里面的旋律经常是《致爱丽丝》,这曲子总让咱们想起年少时青涩懵懂的情愫;还有人说,听到《致爱丽丝》,就会让他想起洒水车,或是生活在我国台湾的人,听到这首曲子,总不由得立刻提着废物袋去倒废物。
当然还有郎朗,用一首《致爱丽丝》表达对自己妻子的爱,录入在他的专辑《钢琴书》中,而他的妻子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名字恰好是爱丽丝。
《致爱丽丝》广为撒播,为人熟知,很简单就能自始至终哼唱出旋律,可是你知道《致爱丽丝》中的爱丽丝是谁吗?
7月16日,钢琴家郎朗与国际知名DJ、音乐人Steve Aoki协作的《致爱丽丝》Remix MV及歌曲正式发布。《致爱丽丝》Remix以经典古典音乐的电子风格改编,探究不同音乐类型更多的可能性,带来新潮音乐体会,助力古典音乐破圈。
已取得欧洲音乐奖项全满贯荣誉的郎朗是享誉国际的古典音乐大师,此次协作的日裔美籍音乐人Steve Aoki曾两次提名格莱美,跻身多年百大DJ TOP10,致力于打破音乐与文明的疆界,身兼独立厂牌Dim Mak主办人的他在我国还有着“潮爷”的外号。
谈及这次协作的原因,郎朗表明一直对时新的EDM(电子舞曲)曲风很感兴趣,他以为Steve Aoki的著作与风格非常五光十色且令人激动,最终出现的Remix版本也给了他耳目一新的体会。这首电音版《致爱丽丝》精准奇妙地挖掘出了压抑在贝多芬心底的东西,以鲜明的电子风格予以出现,是新奇的碰撞也是瓜熟蒂落的改编。
Steve Aoki对钢琴大师郎朗的才调表明欣赏,他以为这次改编最风趣也最富应战的部分在于如何处理一首单曲的高潮阶段。Steve Aoki在《致爱丽丝》Remix中交融了经典的古典音乐原曲和自己的带有鲜明个性的电子乐音色与各种不同风格的编曲方法,为听众带来新奇风趣的极致体会。
郎朗2019年的独奏专辑《钢琴书》中录入了陪同几代钢琴爱好者成长的经典曲目,其间就有对他而言具有特别意义的《致爱丽丝》。郎朗曾坦言这张专辑中的曲子是他“生命中开始的梦想”,并由此萌生了钢琴家的梦。虽然《致爱丽丝》是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小品,但郎朗将它视为一部创造,以为“每个人的眼睛里有一个不相同的贝多芬”,并希望借《致爱丽丝》的经典性和撒播度,把它作为表达多样个性化了解的渠道,也作为古典音乐通向现代性的沟通了解的桥梁。
这首共同的Remix的目的是让古典音乐偶然也能转换典雅、素静的面貌,在需求热闹和嗨点的场合能拥有一席之地,更多地与咱们的生活发生相关,并以此打通EDM和古典音乐两种艺术类型之间的隔阂,相互激发创意的主意,也助力古典音乐破圈。郎朗和Steve Aoki两位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国际音乐人、艺术家,在《致爱丽丝》的经典旋律中迸发出精彩的音乐火花,呈献全新的音乐体会。
因为这首著作是在贝多芬去世40年后才被世人所了解,因此这位被题献者“爱丽丝”究竟是谁就成为悬案,在学术界也是议论纷纷,无所适从。
爱丽丝究竟是谁,就像“脂砚斋”究竟是谁相同,很有可能会成为永久没有答案的千古之谜。但就像“脂砚斋”必定是曹雪芹的密切之人相同,爱丽丝也一定是贝多芬所爱之人,也正因为她是贝多芬的挚爱,才会引发历代学者的猎奇与关注,竭尽全力地去研究、争论她的真实身份。
可是,不论“爱丽丝”是谁,都不影响咱们对这首名曲的酷爱与追捧!《致爱丽丝》仅仅是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小品,可是其间运用的和声方法依然表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作曲家的风格,不折不扣地表现了贝多芬一贯的创造方法,对后世依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