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千嬅原名杨泽嬅,1974年出生于中国香港,歌手,影视演员。
1995年以参加无线电视台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季军进入歌坛。2000年以歌曲《少女的祈祷》一曲获得香港乐坛金曲奖。2002年,2008年以及2009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2005年凭借电影《千杯不醉》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等。
说起杨千嬅,这里的更多声音是来自80后的听众,产生共鸣。而说起她的代表歌曲就是《少女的祈祷》和《野孩子》。
歌曲《野孩子》由黄伟文作词,雷颂德作曲,杨千嬅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收录于专辑《Miriam》中,发行于2001年9月22日。
都说只有经历了,才能听出她演唱的真实味道,确实如此。当你初听时并不觉得惊艳,但是到了一定年纪,有了足够的阅历,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耐人寻味,越听越动人的。
这是一首D大调的歌曲,整首歌曲的曲风以平静舒缓为基础,展开歌曲的旋律部分。主歌部分以小三度和纯度叠置的方式,突显了音乐的模进进行。副歌部分的开始音,以八度的音高方式开展旋律进行,这也是本首歌曲演唱的难点和特点所在。杨千嬅更是用深厚的唱功把这种歌曲演唱的完美极致的人。
这首歌曲,除了作曲和演唱之外,用情至深的就是黄伟文的作词。“就算只谈一场感情,除外就是一时虚荣,获得你的尊敬,承受太高傲的罪名”意在讲述恋情中,男孩子一般爱贪玩,即使在蜜月时,在很甜蜜的时候,也会有朝朝幕幕的心思。所以女孩子一般都显得矜持,不在乎的样子,或许这样的举动在男孩子看来是高冷,是不通人情的样子。但是,恰恰这种姿态是最爱你的方式。就像歌词唱的一样。明知爱这种那男孩子也许只能如此,但我会成为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如此低调有内涵的歌曲,初听只是年少时,再听已是曲终人。
野孩子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这首“野孩子”是当年黄Wyman专程写来送给好友杨千嬅的。Wyman仿佛化身杨小姐,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以对她最自信,最深刻的了解,将杨小姐的情感和气质写到入骨入肉,跃然纸上。他以为自己是最懂她的知己,也以为这首“野孩子”真正写到了她心里,然而杨千嬅却选择将林夕写的“姊妹”作为主打,而自己的这首推心置腹的心血之作却沦为沧海遗珠。
黄伟文与杨千嬅几乎同时入行,不仅在音乐上合作无间,私底下也是意气相投。同时林夕和黄伟文也是瑜亮之争的对手,双方都极其看重杨千嬅,希望将她争取为自己最重要的盟友。黄伟文将她当做知交,说过只要是杨千嬅的电影,就算没有报酬他也愿意参演;林夕将她视作女儿,直言“千嬅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林夕的名字是金漆招牌,摆出来就不同凡响,即便黄伟文有时并没有输他,却总是被当成人们惯性当做第二选择。野孩子之争已让黄伟文耿耿于怀,友谊的根基已经开始动摇。直至05年,杨千嬅的专辑《single》里,林夕写的《烈女》又一次压过黄伟文的《超龄》成为第一主打,之后“烈女”更成为杨千嬅的形象代言,此时他们之间又因为催稿爆发了一次争吵,直率的杨千嬅扬言要请他出局,直接找林夕包碟,傲兀自负才子性格的黄伟文忍无可忍,自此再也没有给杨千嬅写过歌。
05年黄伟文推出了《after 10十年选》,并对每首歌都做了批注,其中在杨千嬅的两首歌上,他是这么写的:
野孩子(2001)
Y(wyman):以前会想:“如果同期没有《姊妹》,这首歌会不会更受欢迎?”现在觉得:“即使当时有姊妹,一首好歌还是不损它的好。”或者仍然野,我都不再是孩子了。还能拒绝长大吗?
可惜我是水瓶座(2002)
Y:其实我一直都怀疑杨小姐从来都不喜欢我为她写的歌词,那些道谢,直觉上都是客套话,但一直不太喜欢却一直采用,也许才是种更伟大的包容。而我,真的,都尽了力了。
这首“野孩子”听了十几年,曲中这个桀骜不驯,倔强好胜的女子,也让我深深爱了十几年。她要的幸福绝不靠隐忍妥协,委曲迁就来换取,深深恐惧情怀渐冷,时过情迁的落寞,宁愿独自绽放只属于自己的光华,承受自我放逐无拘无束的冰冷。放弃未必是认输,坚持未必是胜利,与其华丽跌倒,不如优雅转身,与其成为身边负累,不如成为心中最爱,留给世界一个清冷孤傲的背影。不柔软不妥协不求全或者是最决绝最疼痛的方式,拒绝长大的野孩子宁愿这样固执地走下去。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直到15年,两人世纪大和好,黄伟文再写一首最好的债给杨千嬅,两人现场相拥落泪,原来野孩子是最好的债。